10月15日,教育部颁布的《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》正式施行,一切学科类校外培训均被视为违法行为。
一句话概括:孩子们校外补习这条路被堵得严严实实。
在许多家长看来,校外培训是最强“外援”。没了培训班,孩子怎么办?答案是,让教育回归家庭,让学习回归本质。
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:“家庭者,人生最初之学校也。”未来孩子的差距,其实就是父母与家庭的差距。
一、教育“卷”的不仅是孩子,更是父母
同样的班级,同样的老师,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差别人一大截?很多家长把原因归结为孩子“没天分”,殊不知有些问题在于父母。
同样是“试卷作业拿回家签字”这件小事,不同父母的做法就能暴露出很多“玄机”。
在这张99分的试卷上,家长不只是签了字,还写下了一段走心的评语:“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,孩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,还望老师严加管教,让孩子再有所进步。”
孩子也写下了自我反思:“我因为马虎,第一道(题)的‘O’没大写减了分……这下(要)改了马虎的毛病。”
而在这张65分的试卷上,只有孩子自己写的一行字:“爸爸说已经看过了。”至于这位父亲到底有没有认真看,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我们常说,细节决定成败。家长对待一张试卷的态度,也能影响孩子所能达到的高度。
小到一次作业,大到一次考试,其实都是父母们的“角力场”。
当你选择敷衍了事、放任自流时,总有父母愿意付出心力来托举自己的孩子。
日复一日,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,有的蜕变为“学霸”,有的做了后进生。
孩子之间的竞争,背后是家长们的较量;孩子之间的差距,背后是家长付出心力的差距。
有远见的父母,懂得用家庭教育来弥补孩子在学校的不足,而不是因自己的失职让孩子在学校“越落越多”。
二、在教育这件事上,父母不能“逃课”
《人民日报》曾发文说过: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
然而,许多父母常常怕麻烦,图省事,把孩子交给学校,把问题推给老师。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,教得了知识却养不成习惯,讲得了道理却训不成人格。
你羡慕的每一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都是“别人家的父母”牺牲了无数的娱乐、休息,倾心陪伴、严格教育出来的。
被清华录取的广西学子杨晨煜在接受采访时曾说,自己的优异成绩离不开母亲从小对自己的管教。在他很小的时候,母亲就手把手教他养成习惯,时时刻刻地盯着他。害怕打扰孩子,她就放下了手机,放弃了娱乐,把全副心思放在自己身上。
没有父母的严格和努力,就没有孩子的自律和上进。
有些父母总以为放养随孩子性子就是开明,觉得孩子长大就会懂事。殊不知孩子最本质的天性,其实是追逐快乐,逃避努力。
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,父母教他规则,他就知进退,父母教他善良,他就懂人情,父母教他礼仪,他就识大体。
倘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“有效期”内选择放养,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也很难自律上进,因为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已经定型。这时再想要管教孩子,于事无补。
就像“哈佛妈妈”于巾帼说的那样:“教育孩子不能太开明,孩子对读书、学习没兴趣有时候只是借口,父母若是放任不管,最后反而会害了孩子。”
教育孩子,最怕的就是“图省事”。
任何的机构,都代替不了父母的责任,再好的老师,也取代不了父母的角色。
特别是现在,培训班被整顿了,老师也开始轮岗了,校外补习和学区房都指望不上了,家庭教育的占比只会越来越大。
父母在教育上逃的课,最终都会由孩子来买单。
三、父母的格局,决定了孩子的高度
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:“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、配角还是客串,最初或许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差异,最终却是一个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。”一个孩子能走多远,看的是父母的付出和修行。
1.学会引导,养成孩子的好习惯
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•詹姆斯说:“播下一个行动,你将收获一种习惯;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你将收获一种命运。”
好习惯的养成,不在学校,不在社会,而是始于家庭。
父母能做的,就是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,陪他把一件件小事做好。
每天做完作业,陪孩子检查一遍有没有错误;
考完试之后,陪孩子分析一下原因、总结一下错题;
睡觉之前,陪孩子读半小时书。
……
正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,这些小事内化为习惯,而习惯又塑造了孩子的人格和素养。
2.懂得发掘,帮孩子找到人生方向
2022年,17岁的苏翊鸣摘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,一战成名。
他自嘲不是天赋型选手,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全凭努力。
这背后,离不开父母对他滑雪兴趣的细心呵护和全力支持。
苏爸苏妈都是单板滑雪爱好者。苏翊鸣从4岁开始,就经常和父母一起去雪场玩。
2015年,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。听到这个消息,当时只有11岁的苏翊鸣毅然决定,要成为一名职业单板滑雪运动员。
当时,苏翊鸣已经被徐克导演选中参演电影,合作的都是张嘉译、李沁这样的“大腕”。
听到孩子要放弃已经小有成就的演艺事业,转而从事危险的职业极限运动,苏翊鸣的父母并没有想方设法地阻挠,而是选择支持儿子。
苏爸说:“我和他妈妈的初心,就是支持他完成自己的梦想。”
林清玄曾说,最好的教育,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。
孩子的潜力,需要父母发掘,有天赋和兴趣的孩子,更需要父母在背后推一把。
3.自我提升,做孩子成长的教科书
托尔斯泰有句名言:“全部教育,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,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。”
49岁的朱腾强,在天命之年顺利通过司法考试,登上了热搜。
他之所以参加这个“天下第一考”,是为了跟学法学的女儿有共同话题,可以为她的职业发展提供些建议。
“法考要学习的知识很多,8门课程,还有很多司法解释和法律条款。必须要保持充足的学习时间。”
他主要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和下班后的时间进行学习,晚上经常是学到10点,周末更是会集中精力全天学习,刷网课、做真题、背知识点、看资料,经常觉得5个小时的时间都不够用。
看到爸爸这么努力,女儿也对法考充满信心,并保研到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。
少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天才,真正有卓识的父母,懂得让自己成为榜样,不断激励孩子突破人生的上限。
双减,减的不是父母的责任和担当;禁止补习,也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撒手不管放养孩子。
教养的责任,父母的身份,不能被任何人或者机构替代。
教育要拼爹妈,但拼的不是金钱和背景,而是格局和眼界,是对孩子的用心程度和负责程度。
父母和家庭,才是孩子最好的“补习班”。
校外培训最严新规生效!没了补习班,孩子的教育谁来补?
-
-
高考英语变了!新题型“读后续写”,我们该如何应对?
高考命题不仅是教育的检测场,更是风向标。读后续写题型的频繁出现,是全国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,为我们指明了英语学科教学和学习的方向。
넶459 2021-06-24 -
不靠死记硬背,词汇量飙升到4000+,这位10岁典范小读者是如何做到的?
郑州小读者鲁玉学习《典范英语》三年多,10岁已能自主阅读《典范英语》(8),不仅词汇量惊人,口语也流利地道,让身边的家长赞不绝口。
넶291 2021-02-05 -
- 2022-12-15
- 2020-05-22
- 2019-09-10
- 2020-04-20
- 2019-07-04